安徽日报 | 向新而行 智造健康未来

2025-02-27 安徽日报

本文转载于《安徽日报》的媒体报道。

悦康药业智能化制瓶车间。(资料图片)

从北京南站一路向东南方向,驱车半小时左右,便来到了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科创板上市公司——悦康药业的总部。如果继续向东驱车行驶十分钟左右,就到了该集团的药物研究院,众多创新药物在此研发。

回溯历史,悦康药业的起点实际上从安徽开始。从阜阳市太和县走出的新徽商、悦康药业董事长于伟仕从医药销售做起,传承与发扬徽商精神,带领悦康药业一路前行二十多年。

如今,悦康药业从当年仅有十亩半地的小药厂,成长为中国创新药企业中的“黑马”,并在安徽的合肥、太和有所布局,为传统药企转型发展提供了生动案例。

创新研发

深耕技术高地

在2024年举办的一场新药论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有感而发:“国际创新药舞台长期由西方人主导,但近几年中国人表现越发抢眼。”

让王福生如此感慨的是一款由悦康药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多肽类新药,药名为YKYY017雾化吸入剂,用于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技术国际领先。

“如果说有方法可以构筑悦康药业的‘护城河’,那只能是创新,很多时候还需要破釜沉舟的决断。”于伟仕表示,医药研发属于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产品研发技术“护城河”需要长期垒筑,“通过研发创新、技术创新,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研发出安全有效、质量百分、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是药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走进悦康药业的品牌展馆,铺满墙的各类药物琳琅满目。近年来,悦康药业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在核酸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多肽药物、高端化药和中药创新药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布局,打造了核酸药物靶点发现平台、多肽药物开发平台、全流程AI药物开发平台等十一大核心技术平台。

据介绍,悦康药业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花温肺止嗽颗粒、通络健脑片三款1类创新药上市申请先后获得受理,多肽药物YKYY017雾化吸入剂进入Ⅲ期临床,创新成果进入密集收获期。

细微之处见真章,就连最不起眼的一个装药的瓶盖,都可以看见对创新精神的坚守。

“比如我们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就摒弃了业内普遍使用的单独防潮包,创新采用了在瓶盖内置干燥剂的设计。”于伟仕介绍,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干燥剂与药品的直接接触,能更好地保证产品品质与用药安全,同时瓶内的密封软垫密封精度高,还可以有防伪的作用。

截至目前,悦康药业在研1类新药项目20余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重大专项22项。

值得注意的是,悦康药业还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对于一家民营药企而言,这是其专注研发、追求创新的生动缩影。

医药行业素来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创新药研发“十年磨一剑”,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数据显示,2023年,悦康药业研发费用为4.36亿元,占营业收入10.38%;去年前三季度,悦康药业研发投入3.15亿元,同比增长3.94%。

科技赋能

构建智造体系

走进悦康药业的药品生产车间,几乎所有流程都由机械设备完成,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气息扑面而来。

机械手臂在生产线间自如地腾挪翻转,高速压片机高效率精准投料,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同步扫描药品外观缺陷……如今,悦康药业的药品生产已经实现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公司已围绕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方向,对现有药品生产线进行技术工艺改造和设备智能化升级,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悦康药业董事于鹏飞告诉记者,该公司还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全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企业绿色工厂”,通过实施药品全过程动态质量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药品质量的稳定性,保障创新药更快、更好地服务百姓。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医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上不断发力。目前,悦康药业已与华为携手,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全面合作。

“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员深度参与和资源整合,悦康将把数字化转型进行到底。”于鹏飞表示,华为可以为悦康提供人才、技术、资源及方法论支持,悦康药业将利用华为的算力底座,以及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的优势技术,进一步实现研发效率、生产管理、供应链协同、精准营销和个性化客户服务全方位的提质增效,逐步打造数据驱动、产业协同、资源集约的数字化悦康,探索数智技术与医药行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近年来,人工智能几乎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数字化在医疗场景中的价值也日益显现。伴随着药物研发数据的高速累积和数字化转型,AI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优势也得到体现。

悦康药业也在加速布局“AI+制药”赛道。悦康药业董事、副总经理兼药物研究院院长宋更申表示,目前,该公司构建AI全流程药物研发平台、开发系列AI算法并深度应用,可用于靶标发现、药物设计、药物筛选、化学合成、工艺开发及参数优化等全链条药物研发环节,进一步提升了研发效率和成功率,有助于加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现有治疗手段的不足。

情系桑梓

传承徽商精神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从太和走出去的于伟仕就在广东珠海打下一片天地,依靠代理头孢大单品迅速打开市场。出人意料的是,2001年,56岁的他却在发展顺风顺水之时北上,落子北京开启悦康的制药历程。

生命健康产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我省正加快打造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作为一名徽商,于伟仕情系桑梓,积极在安徽投资布局,逐渐形成了北京、合肥、太和等多地联动创新的局面,在产业链上不断延链补链。

目前,悦康药业已在太和县投资建设了涵盖生物发酵、化学合成、中药提取和新型药用辅料等综合性医药原料产业基地,为该企业的新药研发和已上市药物的二次开发制备原料药并进行工艺研究,还带领一批上下游企业组建医药产业园。

此外,悦康药业还在合肥成立安徽悦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拥有固体制剂、软胶囊等多条生产线。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承担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缓控释药用辅料研究等课题。同时,联合中国科大建设合肥创新中心,以校企融合为抓手全速推进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创新。

徽商精神与文化在悦康药业的发展中得到充分彰显。如今,于伟仕仍长期处在企业一线,亲力亲为。“企业要想走得长久,还是要靠勤奋、靠诚信。”于伟仕说。

“药品质量只有一百分,九十九分等于零。”这句被刻在悦康总部墙上的标语,是悦康药业在管理上的核心内涵。在药品质量方面,悦康药业坚持“谁生产,谁负责,在药品生产有效期内完全负责”的药品质量责任制度,从原料到生产、运输、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

以质检环节为例,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单产品就设置了涵盖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稳定性等检验在内的200余项质量检验项目。

创新研发、智能生产和徽商精神的融合,让悦康药业在医药行业中脱颖而出。于伟仕表示:“我们在安徽的基地是公司重要的产业支撑点,未来也将加大在安徽的投资和创新力度,为徽商企业赋能安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者 许昊杰 马园园


公司简介

悦康药业集团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北京,集新药研发、药品生产和流通销售于一体,于2020年1224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集团以“产品、产能、产业链”为核心,在北京组建了集团药物研究院,并以安徽、河南医药原料基地为基础,在北京、广州、合肥建立制剂生产基地。集团现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医药工业研发十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企业“绿色工厂”、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等,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x
官方微信